解读易经的心得体会(实用5篇)

时间:2025-05-22 17:50 心得体会范文

解读易经的心得体会(通用5篇)

解读易经的心得体会 篇1

易曰:谦,亨,君子有终。谦,亨,天道下济而光明,地道卑而上行。天道亏盈而益谦,地道变盈而流谦,鬼神害盈而福谦,人道恶盈而好谦。谦尊而光,卑而不可逾,君子之终也。天之运行法则,是减损满盈者而增益谦卑者;地之转动法则,是倾坏满盈者而流注于谦卑者;人之处事原则,是厌恶骄盈者而喜好谦恭者;天地鬼神人皆好谦,此谦之所以亨也。

若日中则昃,月满则亏,损有余以补不足,天之道也。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,是为变盈而流谦,地之道也。满招损,谦受益,人之道也。谦卑而处尊贵地位者,则能展现其光辉。谦卑而处卑下地位者,则能自制而无所逾越。此君子之所以能始终守谦,而终受其福也。

道德经上所说“圣人不积,既以为人,己愈有;既以与人,己愈多”。此句是说圣人深知宇宙万物广大无边,无尽无量。明白“物不可积”的自然奥秘,所以积物不为私用,积德不为私有。圣人不聚积财物,而以己有之财尽施于人;将自己之知,变为众人之知。

大家坚持读经,什么时候,读熟后,内化为自己的,然后再反哺,与别人分享,这个过程可能也就是读书成长的'过程吧!我也不是什么老师,知道的也不多,互相交流。所以要多说,要思维活跃,灵感才能出现,有什么就说什么,不怕不懂,就怕不说。以己之德,化为众人之德;以己之有,为人之有。在早起群讲过课的爸爸妈妈应有体会。人得我之有,而人亦有,而我更有,有与有相得相长。我之德化于人,人人有德必益于我。人得我之德,则我之德愈多。一德引万德,一人之德化为天下之德。好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;犹如日月之光相映生辉。

圣人之德光照天下,天下归于圣人之德;圣人之德与天地等同,岂不大乎?故曰“既以为人,己愈有。”

“既以与人,己愈多”,是说在无心无为的心态下,以己之财物,施舍于人,以己之德化于人,人得我之愈多,则我之德愈厚,而人之得愈多,多与多相勉,则多必共进。人之多取于我,我之多因人之多而愈多。资源在你手上就用好,生命就是体验,帮助更多人快乐和实现梦想。帮助别人其本质更是帮助自己,在帮助别人中收获得快乐,在帮助别人中成长。给予别人越多,自己收获越多。子曰,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。

解读易经的心得体会 篇2

从家的角度说,乾天也,故称父;坤地也,故称母;震一索而得男,故谓之长男;巽一索而得女,故谓之长女;坎再索而男,故谓之中男;离再索而得女,故谓之中女;艮三索而得男,故谓之少男;兑三索而得女,故谓之少女。

震代表什么意思,震代表行动;乾代表龙;大家不明象,对易经的理解就不容易。震的爻是什么样呢?一阳在下,是一阳动,阳爻是动,阴爻是静;震是阳赶阴之象;阴弱,这是灵感的产生,八卦的象,但随着变化成势,阳阳阳,是乾,强健有力。阳也不断变化,天无时不在变,父象是说父亲终日健行,是说父亲有力气,要懂八卦后再重卦,父亲是一家的天,父亲没了是天塌了。天还有散发,指有影响的人、领导、天子,是国家的核心、九五之尊。

刚开始说的是《说卦传》里的,乾是重卦,先到这儿,大家回去可以看看,八卦是怎么来的?是太极,生两仪。不明白还在读易经,就是智慧。

大有卦是太阳在天上运行,化育万物生长,使万物皆有。扩展开来是天下皆有,皆有物,皆有德。

大有联系到生活中,说的是谁呢?谁的经验最多?谁说的又不太多呢?是爷爷。爷爷多是以无为而治。爷爷要让奶奶有个美好的晚年,让爸爸、妈妈多多体验生活,让孙子、孔女有大智慧,明理有品德,有个快乐的.童年。使人人皆有是谓大有。大有卦完。

下一卦,谦卦。有大者不可以盈,故受之以谦。要明谦,谦也不是胡乱的谦:

一,居高者谦而下于卑也。若非高而下者,非谦也;

二,在下者因上之谦而能高,若非由此自高者,非谦也。

故谦义归于平,比喻功高不自居,名高不自誉,位高不自傲,这就是谦;当自己功高、位高、权重之时,不如仰望天空,自己只不过是世界中的一粒凡尘,有而不居曰谦。艮内止、坤外顺,谦之意。地卑下,山高大而居其下,谦之象。

还没说象,地山谦。坤卦在上,山在下,以崇高之德而处于卑下,谦之意也。德行宽裕,守之以恭者荣。土地广大,守之以俭者安。禄位尊盛,守之以卑者善。人众兵强,守之以畏者胜。聪明睿智,守之以愚者善。博闻强记,守之以浅者智。故易有一道,大足以守天下,中足以守其国家,近足以守其身,谦之谓也。

解读易经的心得体会 篇3

《易经》的出现,迄今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,其内容广博宏大,无所不备,涵盖天地宇宙、自然现象、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是把抽象的哲理和生活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典范。

《易经》的思想有两大基本内核,一是朴素的辩证法“一阴一阳谓之道”,即宇宙万物都存在着阴阳这种基本矛盾,既对立又统一,互生互换;二是周期性的演进观“盛衰周期律”,即天下同归而殊图,一致而百虑。尤其精彩的,是《易经》这种思想对事物发展转化以及革故鼎新充满辩证法的论断和提示,千载以下,仍然对今人有亘古常新的深刻启发。

《易经》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:一些“阴阳卦画”奇怪而复杂,晦涩难懂的古文仿佛离我们很遥远。其实《易经》离我们并不遥远,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打着《易经》的烙印。

比如:“贞观”、“奉天”、“元吉”,这些都是古代帝王的年号。我们常说的:“你怎么变卦了”、“物极必反”、“大有作为”、“扭转乾坤”、“不速之客”、“匪夷所思”等等,这些话都来自《易经》。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,“天行健”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进取精神。“天行健”就是常见的企业字号,国内每个省份都有叫此名称的企业,仅北京至少就有数十家。比如:厚德安邦、厚德博雅、大有鼎新、大有东方、用九文化、保和利贞、乾元飞天、天则、中孚、咸亨、以及清华大学校训等等。还有一些企业表面上没有直接引用《易经》中的词汇,但字号中却隐含着《易经》的理念,如“西泽”、“善健者行”等等。还有,三环路是北京重要的城市主路,其中北环的“安贞桥”、西环上的“丽泽桥”就来源于《易经·坤卦》中的“安贞之吉,应地无疆”和《易经·兑卦》中的“丽泽,兑”。此类例子举不胜举……

《易经》的思想对世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,比如对亚洲文化的影响,其中以日本、韩国为代表;对欧美的影响,其中以黑格尔、莱布尼茨、荣格、爱因斯坦等学者为代表。还有我们经常运用的“帕累托定律”、“权重客户”、“权重漏斗”、“ABC分类法”、“蝴蝶效应”、“波士顿矩阵”、“SWOT分析法”、“马斯洛需求理论”、等等,无不诠释着《易经》思想之精华。

最后想说的是:《易经》并不属于哪一家,虽然《四库全书》把《易经》归入儒家经典,但这并不贴切。《易经》已超越学派,超越国籍。《易经》是属于宇宙的,是属于整个自然界和全人类的!谈《易经》离不开占卜,然善易者不卜。尽人事听天命,重结果缜过程。这就是我学习易经的心得。

解读易经的心得体会 篇4

一、学习易经如何入门:

1、不能急功冒进,轻理重术,不要把易经看作算卦,看命的书,要认真研究原理,真正把理、象、数研究明白。这里有三点心得分享给大家:

六十四卦卦序要会背,八个经卦的寓意要明白。

元、亨、利、贞,吉、凶、悔、吝要清楚。

要了解、知道错卦、综卦、互卦的涵义。

2、要循序渐进,遇到难的,不明白的,要学会请教,同时用心去悟。

要认真学习说卦传、杂卦传、序卦传、系辞传,即孔子的《十翼》。

把每个卦的上下经卦要牢记,比如:第三卦屯卦,水雷屯,坎上震下;第四卦,山水蒙,艮上坎下。

要了解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关系,天地人三才的关系,卦象分析方法,爻位的作用。

3、不要只看白话解读,要认真研读原文,推荐大家看看:

曾仕强老师的易经讲座。

南怀瑾老师的易经杂说和系辞别讲。

傅佩荣老师的易经讲座。

二、如何学习易经

1、放下算命心态,对易理下功夫,用心研究理、象、数,荀子说“善易者不卜”。

理:解释阴阳变化的规律。

象:理的反映,往往在阴上体现。

数:用数字表示象。

2、多读原文,要查字的本义,一定要通过《说字解文》、《康熙字典》来查。

3、重视基础原理、牢记、领会、灵活运用。

阴阳的本质,五行的意义,先天八卦的作用,后天八卦的.形成,河图洛书的作用。

杂卦、序卦、说卦、系辞的意义和解读。

乾坤两卦的解读和十二辟卦的应用。

今天先给大家分享这么多,以后会陆续为大家分享学习易经的心得体会。

解读易经的心得体会 篇5

说到《周易》,我也谈谈我的想法吧。

从高中那会儿就迷上了这本书,但是当时跟看天书一样,完全看不懂,去找那些翻译的书,也是照着古文直接翻译,压根就没有把易经的根本内涵解读出来,所以看完之后实际毫无收获,只记得住几句易经名言,譬如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、“厚德载物”之类的。

到了大学,翻越图书馆的时候,偶然间翻到一本书,书名具体忘记了,大概讲的是作者用《周易》进行占卜预测的事,那时候第一次意识到,原来周易这本书居然是用来预测的!

说他是用来预测的,其实还不太准确,预测学需要两样东西,一个是预测的工具,一个是对照的答案,很明显,周易就是一本详尽的对照答案。

知乎里很大大神已经解释过了,三爻、六爻代表什么,各个卦象又代表什么,这里无需赘述,只能说,周易六十四卦可以代表诸天万物,至少在目前的科学领域,只要是你想算或者预测的,都能通过周易这本书得到答案。

不过光有参考宝典还不够,还得有预测工具。

我第一次见识到周易的神奇之处,是无意中看到了一本书叫“梅花易数”,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一种预测方法,初创者乃是宋代大儒邵雍,非常的厉害!

我当时照着这本书学习,先学了六爻八卦含义、天干地支、六冲六合、五行、十二长生这些,讲真,想要了解易经的,还真得去看看这些东西,有借鉴参考作用。

一本书学完之后,我就像进入了玄学的大门,也根据书里说的方法去预测,准确率大概在百分之六十左右吧。

后来,我如痴如醉地研究,又去学了六爻预测,就是传说古时候周文王的铜钱占卜法。

通过两相对照,我对周易的六爻以及卦辞之间的理解更深,但在预测学上面并没有取得突出的成就,我想也许是我没有名师指点吧。

再后来,我无意中看到了倪先生关于周易的解读,再次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,倪先生不仅解读了周易预测的一些知识,也详细讲解了周易爻辞、卦辞的经文大义,及在现实当中的运用,让我受益匪浅,我第一次醒悟到,人生的诸多道理,古人早已刻在书中告诉我们了!

再往后,我自己的生活出现了许多的波折,我在易学的研究上也陷入了瓶颈,于是把心思放到了工作和事业上,我开始深思一个问题。

既然周易这本书是孔子整理出来的,里面又涉及到预测学,那么想必孔子也是深谙预测之道,那为什么他不广泛宣传预测之道,而是宣传他的儒家思想理论呢?

或许,真正能改变我们,改变社会的,不是预测学,而是那些为人处世的道理,为仁为善,修身养性,等等,这些在论语里面广东宣传的,其实才是真正值得世人推广的,预测虽然厉害,但并不适合全世界推广,真正能掌握这门学问的,恐怕还是少数人。

也许,穷极我一生,也没办法掌握预测学的'大道,可是人的生命有限,何不多花点心思在生活和工作上呢?只要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,并且坚定不移地去执行,成就总不会太差的。

当然,许多读者研究周易,更多的是一种兴趣,一种探索新领域的爱好,如果真正能学到易经的精髓,那也是非常好的。

只能说,易经是一个宝库,不同的人,不同行业,能够挖到的宝贝不尽相同,关键看我们怎么使用它。

相关文章: